潤滑油基礎知識及分類
1、潤滑油的組成
潤滑油是基礎油和添加劑兩部分組成的。因為單靠基礎油并不能滿足發動機油諸多的性能要求,基礎油是從石油中提煉的精選成份,具有最基本的粘度特征,而添加劑是化學物質,用以改善和提高機油的品質。
(1)潤滑油基礎油
潤滑油基礎油主要分礦物基礎油及合成基礎油兩大類。礦物基礎油應用廣泛,用量很大(約95%以上),但有些應用場合則必須使用合成基礎油調配的產品,因而使合成基礎油得到迅速發展。 所謂礦物油,即是直接從石油精煉的用于制作潤滑油的物質。而合成油是利用原油或煤炭中較輕的乙烷、丙烷等裂解成乙烯,再經復雜的化學變化將它們重組而成的物質,物理化學性能穩定,不含雜質,比礦物油具有許多天然的優點。
(2)添加劑
添加劑是根據潤滑油要求的質量和性能,可改善其物理化學性質,對潤滑油賦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強其原來具有的某種性能,滿足更高的要求。對添加劑精心選擇,仔細平衡,進行合理調配,是保證潤滑油質量的關鍵。事實上,優質潤滑油表現的是一種綜合性能。
一般來說,發動機油需具備和滿足以下這些要求才能保證發動機的正常工作;適當的粘度;良好的低溫流動性能;抗氧化性;熱穩定性;清凈分散性能;抗磨損性能,防腐蝕、抗銹蝕性能。
2、基礎油的加工工藝
經過減壓蒸餾后:
傳統工藝:常減壓蒸餾、溶劑脫瀝青、溶劑精制、溶劑脫臘、白土或加氫補充精制。 現代工藝:加氫精制、加氫脫蠟(降凝)、加氫裂化、加氫異構化
3、基礎油的分類
(1)中國基礎油分類標準 通用基礎油:
UHVI(VI>140)、VHVI(VI>120)、HVI(VI>80)、 MV(VI:40-80)、 LVI(VI〈40〉 高粘度指數、低凝點和低揮發性中性油:HVIW 中粘度指數深度精制中性油:MVIW 高粘度指數、深度精制基礎油:HVIS 中粘度指數低凝點低揮發性中性油:MVIS (2)基礎油分類的國際標準
美國API根據基礎油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礎油分成5類, 類別I:硫含量>0.03%,飽和烴含量120; 類別IV:聚a-烯烴(PAO)合成油; 類別V:不包括在I-IV類的其他基礎油。
4、添加劑的主要品種及作用
1 粘度指數改進劑 加入油品中能改進粘溫性,提高粘度指數的添加劑。 2 傾點降低劑 能降低油品傾點或凝點的添加劑。
3 清凈添加劑 有助于固體污染物顆粒懸浮于油中的具有表面活性的添加劑。 4 分散添加劑 能將低溫油泥分散于油中的添加劑。
5 金屬鈍化劑 能抑制金屬及其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氧化起催化作用的添加劑。
6 極壓抗磨添加劑 能和接觸的金屬表面起反應形成高熔點無機薄膜以防止在高負荷下發生熔結、卡咬、劃痕或刮傷的添加劑。
7 油性添加劑 能增加油膜強度,減少摩擦系數,提高抗磨損能力的添加劑。 8 抗氧添加劑 加入油品產品中可以抑制其氧化的添加劑。 9 抗泡沫添加劑 加入油品中以防止或減少油品起泡的添加劑。 10 乳化劑 能使油品乳化并保持穩定的一種表面活性物質。 11 抗腐蝕添加劑 能防止或延緩金屬被腐蝕而加入的添加劑。
1.工業用潤滑油ISO粘度等級分類
2.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機油粘度分類
SAE粘度分類SAE J300包括了“W”及其他等級?!癢”等級與低溫起動有關,著重于機油的最低泵送溫度及低于0℃時的粘度。其他等級則只表示在100℃時的粘度。能夠同時符合“W”等級及其他等級的機油稱為多級油。由于分類只標出低溫粘度范圍的上限,故此“W”級別低的機油能符合任何“W”級別較高的機油的粘度要求,即“10W”機油可滿足“15W”、“20W”或“25W”機油的粘度要求。
3.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車輛齒輪油粘度分類
4.API汽油發動機潤滑油質量分級
5.API柴油發動機潤滑油質量分級
6.API車輛齒輪油質量等級分類
7.美國潤滑脂學會(NLGl)潤滑脂稠度分類